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组全家福照:看四十年光影流转中的变与不变

尹敏讷 文明肇庆 2019-07-03
引子

我们通过照片记录当下、复刻回忆,并在与回忆对视的过程中,重拾遗忘的时光和生活的印记。


外公是个很讲究的人,换如今时髦的话说,叫做怀有仪式感。这一点,尤其体现在过年过节上。按照家乡风俗,团年饭是整个春节的重中之重,饭前要放鞭炮、下斋饭、倒水酒、敬天地神、请祖宗,等“那边的先人”吃好了,后人们才能开动,推杯换盏间才轻松无愧、阖乐融融。而我们家,除了这个规定动作外,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流程——拍全家福。



“那时候,拍张全家福照可不是想拍就能拍的咧。”外公拿起那张拍摄于1978年春天的黑白老照片说到,脸上闪过一丝怀念和骄傲。“以前拍照很贵吗?”我好奇地问。“改革开放以前,镇上只有一家国营照相馆,照相师傅都是靠领工资过活的。像过年这种大日子,得提前请好师傅。拍完照还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拿到相片,把你妈妈和舅舅们都给急坏了!”


照片里,14岁的母亲身穿印花袄子半蹲在老外婆(母亲的奶奶)膝旁,据她说,那身衣服是去县城新侨商店用布票换的花布做的。“那时候家里条件还过得去,你老外公(母亲的爷爷)在镇里的篾业社削筷子、编竹篮,我在县里的钢铁厂开解放牌,家里顿顿吃得上豆腐,过年也有新衣穿。看,这里头你大舅穿的可是当年最流行的绿军装。”外公、母亲嘴里说的“篾业社、新侨商店、布票”等词汇,我自然不曾体会,那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符号。



时光一晃,我家的微信群里上传了一组照片。其中,就有一张拍摄于2018年春节的全家福照,这回摄影师傅变成了小舅。外公的小家变成了四世同堂的大家,大舅的绿军装变成了羊毛大衣,小辈们也不作兴穿花棉袄,羽绒服、呢子大衣、西装外套各式各样的都有。


“现如今,一大家子人想拍个全家福,也不容易呀!”外公突然感慨道。这回不用发问,我也知道外公说的不容易在哪。大舅的儿子考去了省城的银行;小舅的儿子医学院刚毕业,正准备去沿海地区谋发展;我父母十年前也南下广东。一年到头,家里人最齐全的时候也只能是春节了。心直口快的小舅妈抢先说道,“时代变了,现在处处都通了高速,您要想孙子孙女了,我们开车送你去;您要是怕晕车,大不了换乘坐高铁,左不过三四个钟就到了。”


是啊,时代变了,一组跨越四十年的全家福,见证了一个小家庭的变与不变。四十年光影流转中,生活的环境变了,彼此的距离远了,维系亲情的方式变多了,家人的亲情却未曾改变。而这只是时代大潮的一个小小缩影。 


讲述人:我的外公,谭天伦,1938年生,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人。手工业合作化时期,进入永新县澧田政篾业社工作,大跃进时期,进入江西拖拉机制造厂当车工学徒,1959年因军工企业的需要,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112兵工厂,期间主要学习机械修理和汽车驾驶。1962年全国调整工业,加强农业生产,于是下放回老家,在澧田公社从事拖拉机驾驶。1968年,江西省冶金厅大批技术工程干部下放到永新县,地革委也随后办起了井冈山钢铁厂,外公于1969年进入井冈山钢铁厂参与从事建设生产,直至1981年停产。次年调入永新县人大常委会当司机,直至1997年退休。退休后,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,用外公的话说,真是享受天伦之乐也。


记录人:尹敏讷,1990年生,现供职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政府办。



END


端州文明网 供稿


编辑:肖韵玲

审核:夏惠琼、邝小云、潘月媚


肇庆:多彩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

戏曲进校园!你爱上它了吗?

你们的广场舞惊艳了包公文化园的秋天

脚下留情!“网红”花海被“毁容”——让文明与美景同在

精彩!原创歌曲展演,带上你的小板凳跟我走吧!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